找到相关内容850篇,用时9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敏锐、更明确。  三、 次第的与显发。  妄念烦恼不干己事,生活形态由繁趋简。因缘洞澈,智用随心。超拔一切,悲愿深重。处众生中,如入无人。现在家相的,心己出家,名白衣大士;现出家相的,无暇自顾,称...”  因此,有无量无边的人于无始劫来争论那无量无边各各不同的正法,而生出了无量无边的烦恼。  因此!为了继续烦恼,请坚持“自己的正法”吧!   第107篇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是的显发。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普兰丁格:为宗教排他主义辩护

    命题(2)便是因在我里面的神圣感和圣灵的信念产生过程而得出来的,而且对我来说,感官与非感官的现象随之而来,而与之冲突的命题则并非如此。  那么,另一个答辩是:是否会有这种情况呢?就是:那些不信命题...的,是不可能错的。这些是在理性之推导的范围的。当然,还有其他信念,如38X39=1482,那并不是自明的,而是通过有自明有确实根据的论证得出的自明的结果,它们也是属于理性之推导的范畴。所以说,理性之...

    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5370255.html
  • 佛教心理论之发达观

    佛教于理论未成立以前,必须注  重事实,所以从出发点之关系上与修证位之历史中,其最重  要者即心理的观察也。例如无我论,乃于修养之场,依法作  观,对于所觉之现象,如实表显所成之结论。又如十二  ...等之观念,经  过部派佛教之生机观,更进一层哲学的考察之结论也,即基  于第六识的范围与关系上所潜伏之原理而立,由第八次第  推测第七,其根本思想,实带部派时代生机观之色彩。  第二﹕阿赖耶识之性质...

    木村泰贤着; 善长译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1470806.html
  •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唐人宴坐诗析论

    清静万有的超越能力。空里的缤纷是禅修的经验,王维诗最能证明,其<过福禅师兰若>云:「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云:「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登辨觉寺>云:「...,舍利弗!不必是坐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于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2073060.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2)

    建立共识。因为不论镇澄的论证如何谨严,德清都可以从  来反驳。他的《肇论略注》,即屡屡如此表示矣(注14) 。  故〈物不迁论〉的辩论,其实是理智治学和直观洞识的认知冲突  。至于佛学上的是非,犹在...不敢轻  易论断,而只是称《证义》──「取大藏中,大小乘经论,及《华严  经疏》诸典,正释《唯识》之文以《唯识》之义。」(注9) 和镇澄  的态度如出一辙,而更理智和客观。  但注重参禅直观洞识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基本哲学问题——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为第一要义的活动的格式,自觉是一个对于本体实相的体觉,体觉于本体实相的自立中发生起功夫活动的格式,这是由性说心,也是以心显性,从论理的进程中说本体论作为功夫主体的证悟蕲向,从活动的进程中说功夫主体...其为性空者故及于一切缘起之法中无论为善为恶为佛为魔者皆当下体知其为情识执着之结果,故应即在人存有者之功夫活动中当下予以空之解消,此就功夫进路说者,因此一切佛教教义之基本功夫之路数皆即为体空空之实践...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073960.html
  •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为实有之存在。其非名言所诠故,又称离言自性,或者离言法性。依于此离言自性,才有种种名言的建立,以用于帮助悟入离言自性。对此离言自性,《解深密经》说:   “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所谓自,在此意义上,称为殊胜之境界、真实之存在。   此离言自性,作为胜义谛,在《解深密经》说为周遍一切,如该经中佛陀对须菩提(善现)云:   “唯有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
  • “学”、“”之间——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

    “学” 、“” 之 间 ——近代以来佛教研究方法的困境及其反思 唐忠毛一、 佛教研究方法的传统与现代佛教以涅盘解脱为其最终旨趣,涅盘解脱的过程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它...佛学者,丧本逐末,背合外,愈趋愈远,愈说愈枝,愈走愈歧,愈钻愈晦,不图吾国人乃亦竞投入此迷网耶!吾为此说,非漫无征据者,在确知东方人道术之来源者,固已不待往下再说;然姑试举印度、支那之学术史数事以。...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474754.html
  • 无相戒法

    革命性的意义,而他传授的无相戒法,正是这种“革命”的中介,为修行道路扫除了障碍,开阔了视野。慧能的无相戒基于般若空观和佛性妙有的理路,而指导行人重视修行实践,追求内在解脱,以求身心。慧能强调的自在...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五门,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这是说众生个体身心生命犹如一座城市的土地,自性就如这座城市的王,自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身心生命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2276978.html
  • 批判与回应——略论中观应成派对唯识学三自性思想的批判

    圣智证故。除此以外说为自性,皆假自性非真自性,非离假智及诠言故。[[29]]   此中,可看出离言自性为离言的、本真的、现量亲缘的、圣智的,属于胜义谛的范畴。离言自性可包括依他起和圆成实性。《瑜伽...名言中也不许有自相;(三)、名言中许有外境;(四)、不许自相续;(五)、不许自分;(六)、二乘圣者也证法无我;(七)、安立与唯识宗不同的烦恼障、所知障(谛实执及其种子为烦恼障,二妄现之习气为所知障。)...

    海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577109.html